半岛体育平台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半岛体育捕鱼 > 半岛体育平台 > 半岛体育捕鱼
编者按: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成立100周年。按照党中央全面总结和展示各个领域在中国领导下,团结奋斗光辉历程的精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将分别总结和介绍80年来我所主要成就和贡献,以缅怀前辈和鼓励后来者,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在新时期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国家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重要信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与监测营养新闻,及时颁布国民健康状况年度报告,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毛主席提出了 “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于1959年、1982年、1992、2002年、2010-2013年(简称2012年)和2015-2017年(简称2015年)分别开展了6次全国性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监测,历次调查结果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由原卫生部(现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卫所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室(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完成首次全国居民营养调查,覆盖20个省、4个自治区及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的190个调查点,总样本量149.8万人次。
全国营养调查被原卫生部列为1982年医药卫生科研重点课题,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实施。覆盖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调查172个调查点,总调查人数24万人。
第3次全国营养调查是原卫生部下达的“八五”期间重点工作,由原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实施,覆盖了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台湾及辽宁省未进行调查)总调查人数约为10万人次。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由原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领导,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实施,覆盖全国31个省、OG电子平台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132个调查县/区,总调查人数约27万。
2004年10月12日首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由原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OG电子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全面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的现况、制定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010年原卫生计生委(现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把全国性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列入了由财政支持的国家公共卫生重大项目,从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在全国定期开展。2010-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作为技术负责单位在31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5个监测点组织开展了首轮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205个监测点组织开展了首轮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共计调查25万余人,形成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数据库。
2015年6月30日卫生计生委(现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汇总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由原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发布了“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其中全国居民的膳食营养摄入OG电子平台、体格发育状况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流行和变化趋势等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建国以来营养调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1959年到2015年相继开展的6次全国性居民营养调查/监测总体来看有4个发展特点:
⒈调查或监测数据逐步从仅有全国代表性发展到既有全国代表性又有省级代表性;
⒉调查设备和数据收集方法逐渐走向电子化和智能化,如调查问卷从纸质发展到电子式,从杠杆称和汞柱式血压计发展成电子体重秤和电子血压计,提高了调查的效率与质量;
3 询问调查的内容从单一的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增加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及疾病谱等信息;
4 膳食调查内容从单一的食物称重法扩展为调味品称重法、3天24小时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3种方法并用。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供应从过去的严重缺乏逐步发展为日趋充足和多样化,农业和食品加工市场不断丰富,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居民的食物选择的多样化,明显改善了居民的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
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刚刚起步,粮食供应紧张,食物单一。居民能量摄入不足(2060kcal),蛋白质严重缺乏(57g),且膳食蛋白质主要来源为谷类、薯类和蔬菜类(占膳食总蛋白的89%),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素普遍摄入不足。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1982年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食物摄入量达到509.7g,蔬菜316.1g,动物性食物52.6g。能量摄入量上升到2491.3kcal,蛋白质摄入量上升到66.7g,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温饱问题,营养素缺乏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居民生活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摄入的食物种类日趋丰富,尤其是1982-2002年的20年间进入快速发展期,居民各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均有明显改善。
中国居民谷类摄入量1982年、1992年、2002和2012年分别为509.7、439.9、365.3和337.3g,均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标准,表明近30年来我国谷类食物供应充足,居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从1982年到2012年摄入量有所下降,其中1982-2002年间下降速度较快,由509.7g下降至365.3g,2012年较2002年下降了28g。谷类食物摄入逐年降低表明居民除了谷类外有了更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中国居民动物性食物平均摄入量1982年为52.6g,1992年上升到102.4g,增加幅度最大(49.8g),1992-2002年增加了29.5g,2002-2012年增加了5.8g,增幅较之前的20年间有所降低。说明居民对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经历了从明显增加到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
中国居民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从1982到2002年显著增加,由8.1g上升至26.5g,其中2002年城市居民奶类的平均摄入量最高(65.8g),与1982年(9.9g)相比增加了近6倍。
我国居民烹调用盐摄入量在1982、1992、2002和2012年分别为12.7、13.9、12.0和10.5g/d,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OG电子平台但是仍高于WHO建议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g的标准,也高于我国膳食指南关于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的推荐标准。
中国居民能量摄入量自20世纪80年代即已基本满足需要量,过去30年间,能量摄入量呈下降趋势。1982-1992年间的能量摄入下降幅度(163 kcal)高于1992-2002年间(77.8 kcal)和2002-2012年间(78.4 kcal)的能量摄入下降幅度。
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1982年、1992年到2012年分别为66.8、68.0和64.5g,近30年来摄入量基本稳定,但蛋白质的食物来源逐年优化,到2012年由粮谷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摄入比例由89%减少至47.3%,较建国初期大幅降低。而由豆类和禽肉类提供的优质蛋白质比例1992年、2002年和2012年分别为24.0%、32.6%和37.0%,呈逐步增长态势。
1982年到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各年龄组的身高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身高稳步提高。与1992年、2002年相比,2012年城乡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长)均呈增加趋势。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2012年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 和155.8cm,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6和0.7cm。
2012年中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分别为8.1%、2.5%和2.0%。与1992年(31.9%、18.0%和3.9%)、2002年(14.3%、7.8%和2.5%)相比,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其中1992到2002年下降幅度最大。201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为3.2%,消瘦率为9.0%,与200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1%和4.4%。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低体重营养不良率为6.0%,同2002年相比整体下降了2.5%,降幅大于1992到2002年的0.8%。说明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营养不良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回顾建党100年特别是建国70余年以来,中国政府以营养调查/监测作为实时收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信息的主要手段,OG电子平台及时了解和发现了居民的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相应改善措施,提高了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随着人类期望寿命逐渐延长,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高生命质量的追求、社会和居民对政府及卫生部门的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群营养评价的专业团队,决心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中国食物发展纲要》等国策的指引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积极开拓进取,为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